对廉政文化内涵和作用的认识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1-04浏览次数:1580

对廉政文化内涵和作用的认识

2006年08月01日 10:50:50  来源:中国监察

    廉政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廉洁从政和廉政建设的文化,包括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其中,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养,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

    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大致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崇尚法纪、公正乐善的社会文化。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和环境,以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成员知法守法,从善如流,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是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职业文化。表现为各阶层的从业人员勤奋工作,热爱集体,求真务实,勇于创造。三是团结向上、诚实守信的组织文化。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依法行政,公道正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四是清正廉洁、昌明有序的政治文化。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勤政为民。

    在廉政文化中,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显著,廉政文化建设也较多地反映出这方面的内容。一是党政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从政道德。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其本质要求就是要确立崇高理想,增强宗旨观念,并为之不懈奋斗,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二是党政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根基在于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要引导党员干部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慎于小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三是党政干部的公共伦理观念。公共伦理包括党政干部在从事公共管理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和广大公民在从事社会活动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前者称为官德,后者称为公德。在公共伦理中,官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政府赢得民心、民意的重要砝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兴衰。党政干部的伦理行为,常常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在整个社会道德中发挥着表率作用。

    从廉政文化的内容上看,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崇廉耻贪的社会舆论环境。廉政文化借助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媒介,弘扬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凝聚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能够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不同层次上为维护全党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团结起来,实现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他们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是辐射作用。廉政文化在于激浊扬清、祛恶扬善,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执政理念,并内化为廉洁奉公的行为准则。这种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一旦在领导干部中确立并表现出来,必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加深广大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的了解,提高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是约束作用。廉政文化虽然没有明文的规章制度,但可以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指导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违犯了相关的价值准则,廉政文化无形中就会产生纠偏作用,警醒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诸家永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